第一个问题:庄家会不会故意打压股价要筹码?
因为庄家是没有底仓的(廉价筹码),所以就算拉高股价,他们获利空间也很小,庄家肯定不是活雷锋,他是不会拉高股价来给散户们赚钱的。
庄家在拉高股价之前,是肯定要在股价低位的时候拿到廉价筹码的,所以他们先暗中低吸小部分廉价筹码,达到轻度控盘(20%至30%流通筹码)的目的;再将轻度控盘的筹码抛出去,用于打压股价,逼迫众多散户交出筹码,然后再暗中接手。
散户们的弱点就是在看见股价跌的时候会集体恐慌,甚至是认输割肉出局,留下来的则是坚定的筹码,对庄家后期拉升股价所造成的压力并不大,所以庄家也不会太刻意的继续打压股价来把他们洗出去,他们只需要拿到那些不坚定的筹码。
庄家的这种手段说白了,其实就是以小换大,用很少的筹码来打压股价,做空股票趋势,轻而易举的拿到散户们割肉的筹码。
等底仓达到流通筹码的50%到60%的时候,庄家才会真正的拉升股价,拉高股价后庄家又血赚了一波,而赚的钱,基本都来自散户的割肉。

第二个问题:庄家肆意打压股价难道不怕被其人抢筹码吗?
这里的其他人并不是指散户,而是指的其他庄家。其实机构与机构之间的博弈关系是十分复杂的,有时候可以是朋友,但有时候又可以是敌人,决定他们是朋友还是敌人的,只有一个——利益!
如果已经有一个庄家在暗中吸纳廉价筹码,并且借用手中的筹码打压股价,想要获得更多廉价筹码,这时候另外一个庄家同样看好这支股票,也同时在暗中买进筹码。
那就会尴尬了,庄家在这时候是很容易发现有另外一股大笔资金买入筹码的。
这种情况下他们只能谈和:要么就是其中一个退出这次操盘,要么就是一起齐心协力,共同拉升股价同时获利。但既然大家都知道这票能赚大钱谁会愿意退出,所以往往是合力拉升,共同赚钱!
庄家要在市场上赚钱,无论使用何种出神入化的戏法,最终都离不开低买高卖。要实现低吸高抛,大体上庄家坐庄都会经历建仓、洗盘、拉升、出货这四个步骤,只要股民把握住这四个步骤的精髓,跟着庄家享受股价的上涨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。

缩量背后隐藏的机会
缩量是指市场成交较为清淡,大部分人对市场后期走势十分认同,意见十分一致。缩量一般发生在趋势的中期,大家都对后市走势十分认同。
缩量主要是说市场里的各投资者和机构看法基本一致,分两种情况:
一是市场人士都十分看淡后市,造成只有人卖,却没有人买,所以急剧缩量;
二是市场人士都对后市十分看好,只有人买,却没有人卖,所以又急剧缩量。
缩量一般发生在趋势的中期,大家都对后市走势十分认同。下跌缩量,碰到这种情况,应注意观察,等量缩到一定程度,开始放量上攻时再买入。
同理,上涨缩量,碰到这种情况,就应坚决买进,坐等获利,等股价上冲乏力,有巨量放出的时候再卖出。
缩量调整觅庄踪
跟庄原理:由于主力资金十分庞大,他们进驻一只股票时往往会在成交量上留下明显的迹象,直接表现为成交量的放大与萎缩上。由于主力可以用多个账户对倒手中的筹码制造放量的假象,所以成交量放大并不一定是真实的,但成交量萎缩却一定是真实的,成交量萎缩价格却不跌,一方面说明市场对当前股价认同,另一方面,这种现象暗示主力已经高度控盘,既然主力进来就是为了赚钱的,如果要出货就一定要有获利的空间,后面必然会有一个拉升的过程。
一、缩量是相对的
单纯的缩量其实并没有什么意义,我们一般需要先对缩量前的放量去看,再从他们的相互位置去看,可以分为高位放量后的缩量、低位放量后的缩量。
高位放量下跌很多时候是主力不顾一切出货的一种表现,而后面出现缩量时往往是主力已经没有对股价做出控制,也并不在乎股价走势是怎么样,而剩下在里面的散户也没有办法控制股价,所以常常就会在K线图上显示量价无序的情况。

高位放量滞涨的情况,也是一种非常普遍的主力出货手法,但当主力出货完后,会有很长时间缩量的下跌,下跌过程中也会常常出现好几次地量但不是低价的情况

但这样高位放量滞涨虽然是经典出货形态,但却不能直接判断后面股价就要下跌。而且中最经典的案例就是我们都熟悉的贵州茅台。

后面放量滞涨后,做了一段时间调整后,继续上涨了2年多,所以相对高位放量滞涨,不一定是出货,当然这是事后我们现在看到的情况。
而在当时150元左右出现这样走势的时候,我们只能判断是这个位置主力肯定是拿出大量筹码在交易,至于是出货还是卖给了其他主力,就需要通过其他方面才能确定筹码是如何转换的了。
所以缩量后面走势也存在很多的不确定。
那么低位的放量后又是如何呢?从上面的图中我们可以看到,有可能是下跌中继的缩量,也有可能是真的到了底部的缩量。下面我们从一些案例来看看这两种情况如何分辨
我们先来看看下跌中继的情况是怎么样的

虽然下跌过程中不断出现地量,但是却没有止跌,后面不断创新低。所以只是地量的话,不能说就是地价了。

这种有放量后才出现缩量的是否就可以认为是到底呢?

当然还是不能确定的,主力建仓后,也是有可能出现破位的,原本放量区域反而成为后面反弹的压力。所以这也有可能只是下跌的中继。这种情况在缩量下跌的行情中经常可以看到。
另一种低位放量后的缩量洗盘,会有怎么样的不同?

这是比较常见的一种主力建仓后缩量洗盘,再试盘的过程。后面股价重新回到并突破建仓位置,这样就证明了前面就是建仓后的缩量洗盘,而不是下跌中继。
二、不同行情下的缩量
弱势时(弱于指数):

强势时(强于指数):

三、缩量后启动
从之前几个案例中,大家应该明白,缩量只是一种状态,它可能在下跌时出现,也有可能在洗盘时出现,所以地量地价并不是一个买卖的信号,而是一种状态,不能给它绝对的立场。
那么缩量有什么作用呢?经过建仓后,缩量洗盘,再启动上涨的股票缩量洗盘就有很大的参考意义了。

低位出现放量后,经过缩量洗盘后面出现在放量上涨,并且出现明显的启动信号,这样就成为了一种量价结合均线的操作模型。一些节奏比较紧凑的个股,放量—缩量洗盘—启动的时间会比较短。

这样短的话,对于启动的价格突破和量能要求都需要比较严格才可以。

通过上面的一些案例,我们可以看到,‘低位’缩量不能只看一小段K线,而是应该大局的去看。
只要我们看懂下面几点,对于缩量,就可以说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了。
高位放量再缩量要小心;
低位放量再缩量却要确认;
强弱行情要分开;
缩量不是买点;
放量建仓再缩量洗盘后的启动一般都会伴随一些明显的启动信号。
量能操盘口诀
1。连续放量就有戏:
股票缩量下跌,然后进入盘整区间,成交量不断萎缩,阶段性量能萎缩,同时出现阶段性地量。一旦成交量出现逐步放大的堆量特征,股价开始缓慢攀升。说明有主力已经不能在盘整区间吸到筹码,只能通过不断缓慢提高股价,洗出意志不坚定和短期获利者达到吸筹的目的。连续放量就游戏,说明主力开始拉升吸筹相关个股可关注。


2.一旦缩量就放弃:
持续放量温和上涨后一旦出现缩量的状态,如果前期有进场,应该出局观望,如果前期没有进场应该空仓观望,主力将要缩量下跌洗盘。

3.持续上涨要增量:
股价要持续上涨,成交量必须持续放大,近期平均成交量必须大于前期盘整时的平均成交量。同时后续上涨堆量需大于前期成交堆量。

4.爆量以后要震荡:
成交量急速放大,成前期平均成交量或者昨日成交量2.5倍以上,后续出现震荡概率比较大,可减仓或者出局.爆量以后要震荡:
成交量急速放大,成前期平均成交量或者昨日成交量2.5倍以上,后续出现震荡概率比较大,可减仓或者出局

5.温和上涨不放量:
股价温和上涨成交量不会有效放大,遇此种股票可观望先。

6.缩量回荡是买点:
股价阶段性放量上攻后,缩量下跌,平台整理继续形成量缩状态,一旦出现放量即买点出现。成交量是昨日倍量最佳。

7.放量滞涨要离场:
股价不断放量缩量大幅上涨后,一旦出现放量滞涨状态果断离场,成交量不能只参考急速上涨时的高成交量,主要参考前期平台整理及初始上涨时成交量。


8.巨量扬升要减仓:股价大幅上涨同时成交量急速放大,达到前期成交量或者昨日成交量2.5倍以上,后续回调概率大,可做减仓动作。


(转自:A股荟萃)
海量资讯、精准解读,尽在新浪财经APP
